趙晉榮:田忌賽馬 中國半導體照明企業(yè)策略之道
摘要: 中國要想趕超英特爾這樣的企業(yè)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但LED和TIME相對還好,因為剛剛興起,國外也才有3、5年的時間,像IC國外有20、30年的時間。猶如田忌賽馬,這是中國半導體照明企業(yè)與國際巨頭競爭的差異化戰(zhàn)略選擇。
在日前閉幕的第七屆中國國際半導體照明展上,記者就當前中國半導體照明的現狀及北方微電子的經營之道訪問了北方微電子總經理趙晉榮先生。趙晉榮認為,半導體首先是一個全產業(yè)鏈,首先從設計上中國就相對比較落后,尤其是像CPO的設計,再加上制造方面,國外已經進入45到32,中國才在65剛剛開始,在IC里面32以下技術和設備對中國都是有限制的,所以這一塊對中國要想趕超英特爾這樣的企業(yè)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是還是那句話,LED和TIME相對還好,因為剛剛興起,國外也才有3、5年的時間,像IC國外有20、30年的時間。猶如田忌賽馬,這是中國半導體照明企業(yè)與國際巨頭競爭的差異化戰(zhàn)略選擇。
記者:首先請趙總簡單介紹下北方微電子。
趙晉榮:北方微電子是2003年成立,主要是做設備,我們2003年開始做IC設備,2005年我們推出第一臺IC的測試機,2006年就進入了中國的三大廠,像中星國際、長虹和半導體,2007年我們開始做PCVD、PDS、DFACD也引入到線上,去年我們剛剛進入了LED,第一臺設備是做RED的刻蝕機,已經運用到生產線上,所以北方微電子主要是中國高端裝備的一家企業(yè)。所以這次參加這個展會也是把我們的LEDRCP機拿到展會上和客戶見面。
記者:你好,我想問您一個問題,剛才您介紹咱們原來在做IC和做太陽能的,現在投入到LED當中,請您分析一下三者的市場有何不同?為什么會選擇這么不同的路線全面的進入這三個領域?還有一個在這三個方面在技術上有什么不一樣呢?請給介紹一下。
趙晉榮:這么說吧,我覺得作為IC來說,這個產業(yè)因為國際上已經發(fā)展了很多年,應該說國內和國外的差距非常大,事實上中國要趕超IC這樣的企業(yè)還需要很長時間,但是太陽能雖然只有短短幾年,中國幾個很大的企業(yè)站在世界的前三名,像LED,現在我們雖然和國外有一些差距,但是我想和太陽能一樣很快就會趕上,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同樣是一個32分的晶元,如果人家做的是CPU,我們做的是存儲器或者是U盤這樣的東西,其實我們投入的設備成本是一樣的,但是我們的售價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很難體現中國的成本優(yōu)勢,完全是技術層面。但是太陽能的電池片和LED一樣,這個電池片只要是一片多少錢就是多少錢,綜合的優(yōu)勢很容易發(fā)揮出來,LED也一樣,只要你能做出來,價格就不會相差那么遠,所以這兩個產業(yè)裡面,中國會有很快的發(fā)展,作為設備企業(yè),因為國外的設備廠都一樣,都是大的設備廠,都是半導體工業(yè),其實工業(yè)是相通的,都是老牌的半導體廠商,現在都進入了LED,我們北方微電子也是這樣的。
記者:從技術上能不能分析一下三種,在刻蝕機上有什么不一樣呢?
趙晉榮:應該說區(qū)別很大的,因為像我們最新的65的刻蝕機,那線條是很大的,現在我們做的LED的刻蝕機,如果做良好的刻蝕的話,PSS的的線條要比我們粗得多,LED有特殊性,畢竟還是有它自己的技術,因為畢竟刻的材料不一樣,它有自己的專門一條設施,但是我們覺得還是和自己產的不一樣,而且我覺得我們現在只是把65的刻蝕機直接改成LED上,所以我們從高端走向更適合于LED發(fā)展,所以我們做的第一手指標選擇都非常好。
記者:剛才談到國內和國際的半導體時間上有一定的距離,我想了解一下差距體現在哪里?國內如何實現半導體的國產化?
趙晉榮:我覺得半導體工業(yè)和太陽能不一樣,半導體首先是一個全產業(yè)鏈,首先從設計上中國就相對比較落后,尤其是像CPO的設計,再加上制造方面,國外已經進入45到32,中國才在65剛剛開始,在IC里面32以下技術和設備對中國都是有限制的,所以這一塊對中國要想趕超英特爾這樣的企業(yè)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是還是那句話,LED和TIME相對還好,因為剛剛興起,國外也才有3、5年的時間,像IC國外有20、30年的時間。
記者:您好,據我了解,今年我們推出了LED芯片的刻蝕機,這個刻蝕機的推出對我國LED發(fā)展有什么推進作用,目前國內生產刻蝕機的技術有什么屏障?
趙晉榮:先說后面的問題,第二個問題,應該在2003年之前,跟我們成立之前,國內的高端設備基本上都是進口的,從8寸的,我們也是第一家進入納米生產線的廠家,從本身IC設備的制造來說,確實還需要難度非常大,通過幾年的努力,應該說算是突破了,因為我們是承擔國家重大項目來做的。去年我們做LED刻蝕機是把技術直接拿過來做的,像國外的這些廠家,不管是美國的、歐洲的他們剛開始都是做半導體的,他們很成熟的轉移到了LED的應用上。第一個問題我覺得怎么回答呢,反正這么說吧,我認為如果一個企業(yè)、一個國家,或者是一個產業(yè)的創(chuàng)新,應該是全產業(yè)鏈的創(chuàng)新,或者是一個全產業(yè)鏈的基礎才可能相互促進去發(fā)展,舉個例子像日本的大的LED廠,他們有非常好的裝備、材料這些配套,他們工業(yè)部想到一個想法,很快就可以變成一個現實,但是在中國,設備是買來的,或者是設備成熟,我們的工藝就不會特制化,自然就會比別人晚一段時間,而且國外的這種合作,設備廠和芯片廠合作,一開始合作的時候可能要求設備廠兩年之內或者是多長時間之內不準市場發(fā)布,也就是說給它兩年的競爭期,兩年之后走在市場上賣出來之后就相對過時了,所以我認為中國要想跟隨國外的發(fā)展,設備就要跟得上,但是想走在人家前面的話,必須要有自己的設備供應,所以對于我們這次推出做PSS這一塊設備,全套供應鏈都支持,不管是什么樣的圖形,所有的供應和解決方案都是我們提供的,所以我覺得,尤其是在這一段領域里面我想我們與國際上是相對領先了,沒有任何差距,因為我們的設備上帶了這些設備,所以給國內做PSS這一段芯片的產品都有了解決方案,所以我認為真正的工藝器件水平提高起來,就需要一批設備企業(yè),像IPO這樣的企業(yè)現在在國內很重要,就是國內沒有非常成熟的企業(yè),所以才導致中國的MCOP都跟著人家走,像日本和GREE都不這樣做,所以我們說這個產業(yè)跟隨創(chuàng)新的話,要站在領先的地方,一定要把設備的材料站在國際的同樣水平上。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