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拿到這個最終景觀方案的時候,發(fā)現和我們想的差別很大,而且它的浮雕墻。不是我們傳統(tǒng)的浮雕,而且在我的理解上它就是個雕塑,它的突出面是非常大的,接近一米的空間。
因為浮雕是有凹凸不平的,為了表現我們有更大的實施空間,我們用可調的地埋燈。
如果說不能把握一個燈具的具體焦度和一個照度方式的話,我們可以選擇一個跨度比較大的產品,來實現在我們整個方案中,可能有更多的矚目性。
我們實施發(fā)現,我們選得這個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因為當時整個工程還沒有完工,所以照片不能拍下來跟大家發(fā)現的,但實際上的效果還是蠻好的。
我重點想講的是,南廣場古建群這一塊,拿到方案的,我把屋頂起亮。我重點分享如何去打,如何去亮的問題。
看這個牌坊,“海岱名川”,這個牌坊在國內還是比較少見的,它是一個雙層的,中間鏤空,但是它的彩繪和其它地方有很大差別??吹皆谖覀冞@個實景照片上看。我們打的不是斗拱,而是斗拱之間的位置,為什么?因為建筑中間的位置有個佛像的造型。就打破了傳統(tǒng)建筑打斗拱的照明方式,同時對中間的紅色彩繪打亮形成了互補,圖案表現形式就比較豐富。
這個牌坊是還沒完工,一部分覺得效果做得還可以,所以就放在上面了。
這是我們最終的實施效果,其實效果底部我們是弱化的。很多設計師去做牌坊的效果,通常都是做得比較亮的,通過地埋燈,我們想營造一種很舒適的環(huán)境。僅僅才用了4個20瓦的小的泛光燈,避免了炫光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