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牌近兩個月的國民技術日前發(fā)布一則關于控股股東簽署股份轉讓協議的公告,至此,公司控股股東中國華大所持股份的受讓方浮出水面。
按照此前的公告,由于公司實際控制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yè)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子”)進行企業(yè)結構調整,同意中國華大通過協議方式轉讓其持有的國民技術股份7480萬股(占公司已發(fā)行股份的 27.50%),轉讓后,中國華大將不再持有公司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國民技術此次股權轉讓價格為17.95元/股,涉及資金13.43億元。但在其停牌前,其股價卻已升高至21.68元/股,由此計算,轉讓折價逾20%。
賤賣國有資產?
昨日,國民技術一位股民林先生向《證券日報》記者訴苦:“國民技術折價轉讓股權,受讓股份的7位自然人可獲浮盈20%,高達1.92億元?!?/p>
記者查閱公司相關公告的轉讓協議內容發(fā)現,在該筆交易中,并沒有提及對受讓方鎖定交易期限的要求。而有業(yè)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如果該筆交易沒有鎖定交易期限,那么,假設受讓方在股票復牌后即賣出受讓的股票,也能獲得20%左右的收益。
對此,國民技術董秘辦人士回復《證券日報》記者稱:“首先,這件事情是由控股股東來籌劃的,我們支持控股股東的決定。按照流程,現在轉讓方案還需要國資委的審批。其次,一切以公告為準,公司沒有該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p>
至于轉讓價格是否過低,上述人士表示,根據《國有股東轉讓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暫行辦法》(國務院國資委、證監(jiān)會第19號令),轉讓價格不低于上市公司股份轉讓信息公告日前30個交易日的每日加權平均價格算術平均值的90%,而此次交易價格為95%,符合19號令規(guī)定。
19號令原文規(guī)定,國有股東協議轉讓上市公司股份的價格應當以上市公司股份轉讓信息公告日前30個交易日的每日加權平均價格算術平均值為基礎確定?!按_需折價的”,其最低價格不得低于該算術平均值的90%。
那么,是什么原因讓國民技術“確需折價”呢?華強資本合伙人艾曉峰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上市公司折價出讓股權,一般是為了吸引投資者,以便盡快促成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轉讓協議,此次轉讓受讓方多達9個,包括彭國華、范康麒、赫喆、譚嘉亮、劉益謙、韓學琴、黃建英等7位自然人,和上海興全睿眾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上海興全睿眾”)興全睿眾特定策略1號分級特定多客戶資產管理計劃、興全睿眾特定策略2號分級特定多客戶資產管理計劃。而這9個受讓方接盤的股份數量均不超過5%。
按照中國華大相關人士回復記者的說法,“根據相關規(guī)定,對于5%以下股權的受讓是沒有限制的?!?/p>
其中,受讓股份最多的是上海興全睿眾,其旗下的2個基金產品共受讓2311.7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8.49%,將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該公司未來是否會代持大股東“上位”也引來市場人士猜測。不過,在上述董秘辦人士看來,由于其所持股份較少,對公司的控制力不會像華大那么強?!澳壳肮镜闹鳡I業(yè)務沒有變化,管理層也沒有變化?!?/p>
資料顯示,上海興全睿眾是興業(yè)全球基金于2013年1月在上海設立的全資子公司。艾曉峰向記者推測,興業(yè)全球的融資渠道比較豐富,此次轉讓中出現的兩個基金,很有可能是幾個自然人為了募集資金去找興業(yè)設立的,真正想控制公司的很可能是這幾個自然人。不過,基金產品都有周期,一般是兩到三年,到期后,接盤方存在不確定性,到時候公司真正的控股股東或許才會出現。
近三年凈利持續(xù)下滑
國民技術三季報顯示,公司在三季度出現了較大的業(yè)績下滑。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凈利潤為1032.62萬元,同比下滑76.27%。其中,第三季度獲利17.07萬元,同比大幅下滑98.64%。
事實上,近三年來,公司業(yè)績一直呈下滑趨勢,2011年、2012年分別獲凈利潤1.08億元、0.55億元,同比分別下降39.15%、48.95%。
那么,中國華大出讓公司全部股份,是否與公司業(yè)績下滑有關呢?上述董秘辦人士表示,不予置評。
股權受讓后,公司將不存在實際控制人,“這幾個股權受讓方,作為自然人,他們都長期活躍在法人股上,都是做戰(zhàn)略投資的,不怎么參與公司管理,因此它的實際控制人現在不得而知。”西南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剛表示,對公司未來業(yè)績的影響存在不確定性,應該說民營化的方向既定,但前景很難說一片光明。
在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薛勝文看來,能力強的實際控制人對于公司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若缺少實際控制人的存在,公司未來諸多決策需要股東的投票決定,股東數量眾多,利益及意見難以融合,或將浪費較多時間精力,于公司把握市場發(fā)展機遇不利。